新闻资讯
 
  • 让“智能”更“接地气”——四矿智能干选系统优化改造现场见闻



  •     9月13日上午8点40分,四矿煤楼5楼“闹闹哄哄”的。

    “红军,槽钢前端的孔开了没?”

    “已经开好了。”

    “孔的大小合不合适?能不能安上螺丝?”

    “正在用螺丝对比孔洞大小。”

    ……

    在该矿三水平智能干选系统优化改造现场,负责观山的保运三队职工袁建卫不断地提醒正在作业的职工。

    这套系统是3天前投入试运行的。在试运行过程中,该队党支部书记杨永伟发现系统还不够“接地气”,便决定利用井下停车检修时间对其进行优化,使其更好地适应该矿实际。

    当天八点班,该队组织所有骨干成员对系统进行优化改造。

    一到现场,袁建卫就爬上智选1号皮带,一边观察现场人员作业情况,一边帮助在皮带两侧作业的职工递材料。该队技术骨干闫化宾、祝红军等人按计划加固智选1号皮带。

    “智选1号皮带是原煤通过滚轴筛初筛之后进入的第一部皮带,也是智能干选系统的第一道工序。”杨永伟告诉记者,“经过试验,我们发现在6米长的槽钢上均匀开8个孔,并进行断续焊,安装在皮带下方,能进一步提高皮带的稳定性。”

    此前,为了给新系统上一道“保险”,他们保留了原来的手选系统皮带,在其上方安装智选1号皮带,并在皮带头处加装滑轮。这样一来,如果智能干选系统出现卡堵故障,就可以直接启动手选系统皮带,不影响井下正常生产。

    智选1号皮带后方连接的是布料器。生产时,布料器不停地振动,使原煤均匀分布在筛板上,细小的煤通过筛孔直接掉入3号煤仓,大块的煤和矸石将进入智能干选系统的“心脏”——干选机。

    干选机利用风力作用,将密度较小的煤块吹进煤仓溜煤筒,密度较大的矸石则通过溜矸筒落到排矸皮带上。“煤和矸石的密度都是提前测算过的,新系统排矸率可达90%左右。”杨永伟说。

    在智选1号皮带附近还设有干选机监测室,职工可以通过电脑查看煤矸分选情况、设备有无故障等。

    杨永伟打开干选机的观察窗口,指着设备内部后方的铁板告诉记者:“我们还准备在这里加装缓冲装置,防止长时间运行煤块砸坏设备。”

    接着,杨永伟来到煤楼4楼,这里是排矸皮带所在之处,该队3名职工正在加固排矸皮带转载点。“转载点是一个‘三岔路口’,手选系统和智能干选系统排出的矸石都能通过这里运进矸石仓。虽然平时手选系统不运行,但仍然要保证转载点的稳定性。”杨永伟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