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矿:逐绿前行 由“煤”变“美”|中国平煤神马报

秋高气爽,漫步在十一矿院内,绿色的树、澄澈的水、干净的路,让人感受到了昔日“矿洞子”的巨大改变。

从黑色经济到绿色能源经济的换道领跑,不是一蹴而就的。9月22日,记者来到十一矿,倾听该矿奋战在环保工作一线干部职工的心声。

一个月变样、两个月见效、三个月达标,这是该矿今年对环保工作制定的总目标。

“十一矿建矿50多年,想要一举改变旧环境,只能靠实干。”该矿环保科负责人张雪飞指着香山沟说,“香山沟臭了很多年,以至于大家都叫它‘臭水沟’。为了改变香山沟的面貌,我们的职工穿着防水服和胶鞋,跳进沟里清理垃圾和淤泥,用高压水枪把沟底冲洗干净。”

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。张雪飞说:“我们推行矿井废水‘资源化、大循环、零排放’综合利用模式,创新实施第三代‘聚瓷膜’井下处理工艺,有效提升矿井水处理效率,把处理过的井下水作为生态用水补充到香山沟,实现矿井水就地处理、就地资源化利用,每年节约成本700余万元,减排二氧化碳约7000吨。”

据了解,按照“宜绿则绿、宜修则修”原则,该矿因地制宜对矿区及周边区域进行全面治理,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,新铺沥青路面15000余平方米,新铺人行道砖2000平方米,植树300余棵,铺草坪12000平方米,矿区及周边区域新增绿化面积20000余平方米,清理河道800余米,绿意盎然、百花齐放、环境优美的绿色现代化矿山治理成效显著,受到广大干部职工一致好评。

“改善生态环境,不仅要‘面子’好看,还要‘里子’实在。”该矿党委书记马庆林说。特厚煤层充填开采项目是集团的重点绿色开采项目。目前,十一矿己16、17-24100充填工作面持续改进工艺,提高充填效率,创造5项行业纪录,实现了膏体配比、充填空间、封堵技术、充填工艺“四大技术瓶颈”突破,累计充填25轮,充填空间6.7万立方米,消耗矸石7.4万吨,预计全年可综合利用矸石18万吨以上,随着技术的进步,未来每年可处置矸石80万吨,节约矸石处置费1400余万元。

昔日黝黑、裸露的十一矿废弃矸石堆场也实现了“绿色”转身,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休闲乐园。“经过地面平整、覆土,我们在废弃的矸石堆上种植了观赏树木。职工从矿院步行5分钟,就可以到绿化后的乐园游玩。”张雪飞说。

为实现黑色经济到绿色能源经济的换道领跑,马庆林介绍,十一矿按照“能建则建、应建尽建”原则,在办公楼、宿舍楼等建筑屋顶铺设光伏板,室外停车场装上钢架变身“蓝棚子”,目前总装机容量已达到2.6兆瓦,为矿井绿色转型涂上了“点睛”之笔。同时,十一矿还加快瓦斯循环利用步伐,计划依托地面瓦斯抽采井项目建设,新增一套瓦斯氧化装置,实现瓦斯冷热联产,真正变气为能、变害为宝,减少碳排放。

“我们下定要将矿区旧貌换‘绿’颜的决心,努力提升矿山‘颜值’。下一步,我们将全面深化环保治理‘近零排放’行动,构建‘固废是资源、瓦斯能利用’逐绿发展新模式,实现矿区由‘煤’变‘美’,夯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根基。”马庆林说。

(融媒体中心记者 完美 见习摄像记者 王军)



热门排行